//
中文  ┊  日本語  ┊  韩文  ┊  ENGLISH
注册    声 明          疫情期间就诊须知          关注

您的位置:首页 > 孔伯华 > 孔伯华历史追忆 > 正文文章详细

中国中医研究院:北京近代的四大名医——汪逢春简介
    发表日期:2013-12-16   作者:   点击量:

名医者时医也。北京的名医是在妇孺皆知, 有口皆碑的广大群众推崇信赖的基础上形成的。这正和清代名医徐灵胎关于时医和名医的论述是相吻合的。北京是古老城市, 历代常在此建都, 经济文化发达, 医学也相应发展, 由儒而医, 名医辈出。晚清以来直至民国, 北京群众中流传着四大名医的称誉。他们是: 擅长治虚劳病的萧龙友, 擅治温热病( 相当于发高烧的病及部分传染性疾病) 的孔伯华, 长于治湿温病( 一般多见于夏秋之交, 由于暑热与湿气侵入人体,破坏了人体的正常生理机能, 引起了病理变化, 这种病理变化特别表现在胃肠消化或吸收机能的障碍上, 而兼有热象的称为湿温病) 的汪逢春, 以及擅长于治疗心脏病及其他内科杂病( 如糖尿病、神经衰弱、高血压病、气管炎病等) 的施今墨。
汪逢春( 公元1 8 8 7~ 1 9 4 8 ) 擅长治疗时令病及胃肠病, 对于湿温病多所阐发, 启迪后学。他的门人冯仰曾医生在《中医杂志》1 9 5 8年第8 号中介绍他的医案数例, 可见他的学术一斑。现摘要如下: 湿温重症, 气郁不得宣畅, 以致肠胃秘结不通, 用辛香宣化的方法, 并佐以通腑之剂。一剂后头痛止而仍昏晕, 形寒解而身热未净,斑疹和白瘤出现甚多, 再以清轻解热, 兼通肠胃。三诊身热已退, 斑疹渐退, 舌苔渐化, 胸闷已舒, 小搜渐淡, 表明湿温化而未净, 再以泄化余热, 兼治肠胃。 他善用大豆卷、鲜青简芳香化湿浊, 山桅、丹皮清里热, 杏仁、惹芭仁、翘仁宣畅三焦, 批把叶、厚朴、半夏、连翘、芦根、瓜篓皮和胃化痰、散结滞、消胀满、通肠胃, 益元散、殊获神清心利尿、安神志, 如此则湿温得化, 余邪得解, 善治湿温者, 可师可法。
他喜用沉香粉一分, 酒军二分, 食盐一分三味同研, 以胶囊装好, 分两次以药汁送下。这样少量吞服的方法是既节约药材, 又发挥疗效, 这里所称的一分相当于0.3 克重, 二分不过0.6 克, 三味加在一起仅有1.2 克, 胶囊不过装二、三个, 吞服下去到胃肠中直接发挥作用, 比较汤剂用量小、收效大。这种方法是足以取法的。 温病初起验案, 病人感受时令之邪, 肺胃热盛( 肺通于鼻, 病邪由口舆而入, 首先入肺, 胃为中焦, 受纳水谷, 比肺略进一层而属里) , 先生采用表里兼治的方法, 以紫雪丹七分、犀角粉一分, 二昧同研, 以胶囊装好, 分两次以药汁送下。
咳喘属慢性支气管炎, 遇寒而发, 主以温运化饮, 另附自落仁二分、唬拍粉三分, 二味同研, 以胶囊装好, 分两次以药汁送下。侠停饮已化, 病后气血两亏, 宗《金医》法用等甘五味姜辛半夏汤加味( 获等、甘草、五味子、生姜、细辛、半夏等味) 其中获等、甘草和胃化痰饮, 五味子、生姜、细辛、半夏几味合在一起发挥辛散苦降, 一开一放, 散寒温中, 敛肺平喘而收功。 痢疾验案, 属湿热积滞, 蕴蓄胃肠, 鱼以芳香疏通法而奏效。气恼伤暑验案, 采用芳香温中分利, 以呢逆大作, 引起剧变, 俊呱逆止, 以升降运中,调治胃肠, 最后以升阳益胃收功。
其间亦佐以胶囊剂, 初以戈制半夏五分、局方至宝丹一丸, 二味分两次, 开水送下。继以戈制半夏五分、淡干姜二分、食盐一分, 三味同研, 以胶囊装好, 分两次以药汁送下, 着重清理胃肠。
以上几案, 皆为善治之病, 得心应手, 药到病除, 屡为群众所乐道。 他热心公益事业, 尤注重培养人才, 提倡在职教育。1 9 4 2年曾创办国药会馆讲习斑, 为中医中药界培养人才, 虽是短期培训性质, 但纠集同道多数是有真才实学的前辈, 如瞿文楼、杨叔澄都是主讲教师, 名医郭士魁就是当时的学员。他热心教育事业, 提携后进, 多所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