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八二年衡阳会议后,中医政策稍有好转,当时在北京同仁医院工作的三伯父孔嗣伯与四伯父孔祥琦、先父孔少华及孔伯华弟子、北京中医学院(现改名为北京中医药大学)马龙伯教授,孔伯华弟子、护国寺中医院屠金城教授等商议就孔伯华学术经验进行系统整理,为继承和发展孔伯华学术思想该有所作为,于是由三伯父孔嗣伯执笔将这一想法给时任卫生部部长的崔月犁同志写了一封信,很快便得到崔月犁同志的批复。
同年,在北京市卫生局支持下,北京中医学会召开孔伯华学术座谈会,这是政府及学术团体贯彻落实中医政策、重视老中医经验的第一次传承会议。在这次会议上,成立了孔伯华先生学术经验整理小组,祖父弟子马龙伯、王季儒为顾问,成员有孔伯华之子孔嗣伯、孔祥琦、孔少华,孔伯华弟子马龙伯、王季儒、步玉如、屠金城、曲薄泉、姚国栋、姚五达、刘义方、刘春圃、刘延龄、杜香岩、杨大奇、刘振海、王有为、宋祚民、裴学义、任伟功、袁树华、王秋霞及孔伯华之孙孔令训、孔令诩,北京中医学会相关人员等。
图丨《孔伯华医集》书
在公开的史料中记载:祖父生于一八八五年六月十一日(有说是一八八四年),而整理完成的《孔伯华医集》北京出版社计划于一九八五年出版,作为孔伯华诞辰一百周年献礼及一项成果,同步还落实了孔伯华铜像的制作事宜。上述始成,其后就是关于孔伯华墓地是否也在一并考虑中,我记得在北京护国寺中医院召开的一次座谈会上,祖父弟子曲薄泉、刘义方曾专门提出关于老师孔伯华之墓的事情。
1955年,祖父孔伯华病故,在周恩来总理指示下,由全国政协和卫生部举行公祭和安葬事宜。
图丨孔伯华先生病逝报纸报道
该墓地为孔伯华先生生前于1953年在北京朝阳区亮马厂购置的三亩土地,孔伯华去世前已有家族二十余人安葬于此,尊孔伯华遗嘱,国家未再另行安排,因此孔伯华去世后安葬于自家家族墓,后在动荡中家族墓遭到破坏,致使后辈及弟子们无法前往瞻仰,成为一件棘手的事情。为此,三伯父孔嗣伯遂给习仲勋同志写信陈述关于孔伯华墓重修或迁址及举办纪念孔伯华诞辰一百周年活动的请求,不久即得到回复,同时亦得到了北京市人民政府有关领导关于孔伯华墓迁址的具体批示,只是此墓为家族墓,政府也只能针对孔伯华一人,因此耽搁未能如愿(后于2017年在有关部门支持下,孔伯华墓回归故里曲阜孔林)。
图丨 土地房产所有证
图| 北京市政府关于孔伯华墓迁址批示
图|孔林孔伯华墓
图丨北京市卫生局的请示文件
1985年11月23日,孔伯华诞辰100周年、逝世30周年纪念活动在全国政协礼堂隆重举办,活动由北京市副市长白介夫同志主持,全国政协副主席杨静仁、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廖汉生等党和国家领导,社会知名人士卓琳、于若木、齐心、薛明、朱仲丽,首都中医界人士及孔伯华先生家属两百余人参加了此次纪念活动。